建筑主体结构
出现裂缝
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,造成承载力不足引起的,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,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。主体结构裂缝是指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出现的裂缝现象,对建筑安全有较大影响,一定要加以重视。
常见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中,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、振捣不充分、养护不良等原因引起的。
包括外墙及水池墙体穿螺杆处渗水等,通常是由于穿墙螺杆止水环尺寸过小或焊接质量不佳等原因造成的。
包括垂直裂缝渗水、施工缝渗水、底板裂缝渗水、顶板裂缝渗水等。这些裂缝通常是由于未使用低水化热水泥、未掺抗裂纤维和膨胀剂、拆模过早和养护不良等原因造成的。
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地基土质不均匀或地基处理不当,地基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,导致楼体结构变形和裂缝。
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使建筑材料产生热胀冷缩,长期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楼体出现裂缝。
使用劣质建筑材料,如强度不足的混凝土或不合格的钢材,会影响楼体的整体结构强度,容易引发裂缝。
建筑设计时结构计算不准确、荷载取值不当或构造措施不完善,可能导致楼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。
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,如混凝土浇筑不密实、钢筋布置不合理、模板拆除过早等,会影响楼体的质量,产生裂缝。
强烈的地震作用可能使楼体结构受损,出现裂缝。其它如火灾、洪水等也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。
在楼体上擅自增加过多的荷载或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,可能超出楼体的设计承载能力,导致裂缝产生。
首先,仔细观察裂缝的宽度、长度、深度以及发展趋势。如果裂缝较细且未继续发展,可以暂不处理,定期观察其变化。
对于表面的细微裂缝,可以使用水泥浆或聚合物砂浆进行涂抹覆盖。涂抹前确保基层干燥、清洁,涂抹厚度要适宜,以达到封闭裂缝、防止水分渗透的目的。
当裂缝宽度较大或深层裂缝时,宜采用压力灌浆法。先将裂缝清理干净,然后将专用的灌浆材料通过压力注入裂缝中,使其充分填充裂缝,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。
如果裂缝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,如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等,需要进行结构加固。可以采用粘贴碳纤维布、增设钢筋等方法,增强结构的受力能力。
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,都应做好防水处理,防止水分渗入裂缝加剧结构损坏。可以在处理后的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卷材等。
微信公众号
加微信咨询
Copyright © 山东泰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(山东泰诚司法鉴定所) 技术支持:云创科技